银河贵宾汇(galaxy)官方入口-2023APP Platform

首页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正文
银河贵宾汇入口 “音乐非遗学”微专业 2024 年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4-09-29    查看:

专业简介

“音乐非遗学”微专业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音乐学”为依托,力争培养一批能够有效开展田野作业,传承优秀文化,组织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申报、管理、展演与宣传工作的实践性人才;产出一批反映地域非遗发展现状、助力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成果与实践演出项目,并逐步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建设一批能够准确反映山东传统音乐发展联系,并可以实现信息动态更新的数据库。

“音乐非遗学”微专业由5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3学分,共计15学分

专业特色

“音乐非遗学”微专业坚持新文科建设导向,积极探索政、产、学、研、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传承与保护、理论与实践、表演与应用”六融合为特色,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学时占比。微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要求匹配度高,突出地域办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特色与优势,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水平。

培养目标

“ 音乐非遗学 ”微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根植山东,面向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发展意识,能够胜任非遗音乐田野考察与调查研究、掌握科学保护的方式方法、项目申报与管理等工作,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践行者,引领区域音乐非遗科学发展的保护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课程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保护的方式做出明确的论述。课程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民族音乐学》

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促进学生开拓多元思维视域,掌握中外民族音乐学学科学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学科特有的学术视野来进行一定的理论思考。通过对学科的理论范式和经典文献讲授和介绍,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诸阶段的基本概况,并通过课堂教学示例,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就是音乐学研究者走出书斋或课堂,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生活,进入音乐操纵者主体音乐实践时空范围去观察、收集各种音乐研究资料的调查。本课程以讲授田野工作与采风的方法论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中外田野工作与采风的历史与发展的基本概况,并基本掌握当下学科前沿的理论思潮和文献成果。

《中国乐理》

从中国音乐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入手,从文化的高度出发,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讲述中国音乐理论,结合与西方乐理的适当对比,突出中国音乐特色,并以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中国乐理体系。

《山东音乐非遗保护与传承》

本课程作为音乐非遗学专业的核心课,旨在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保护、传播与传承。课程对山东省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简单介绍,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为重点,把其中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及曲艺三个类别的项目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学习,使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与发展现状,理解音乐文化与民族、地域、文化、生活等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团队

音乐非遗学”微专业教学团队目前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团队成员均致力于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耕研究,先后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通过对菏泽弦索乐、洛庄汉墓出土乐器、黄河三角洲戏曲音乐的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CSSCI 收录30余篇。此外,团队成员先后获第四、五、六届(历时10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1 项以及中国音乐类最高奖——金钟奖等标志性奖励。在教学方面,团队成员获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报名与招生

教务处将在教务管理系统统一进行报名工作。

报名时间:2024年9 月 29 日—30 日

退改时间:2024年10 月 8 日

选课时间:2024年10月11日—10月12日

开始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4日(第八周),上课时间为周末

学制、成绩及证书

“ 音乐非遗学 ”微专业课程修读时间为 1 学年。成绩单独管理,不计入主修专业成绩单。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的同学可获得我校颁发的“ 音乐非遗学 ” 微专业证书。

招生对象及要求

音乐非遗学专业是新文科视域下非遗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同时广泛吸纳其他来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与成果,因此对非遗传承与保护感兴趣的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均可报名。

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左丹婷老师15806659632;范洪涛老师15288868458

招生持续进行中,欢迎各位同学扫描二维码入群垂询!

(加群时请备注学院+专业+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