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贵宾汇(galaxy)官方入口-2023APP Platform

首页 学术论坛 正文
音乐院系如何“创意”转型?
发布日期:2016-03-01    查看:


 

文 | 张燚

“今天我们全都属于艺术产业。”这是《新华日报》一篇文章的结论。此篇文章极其有名,是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的《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族群”》。
  
网络时代、后工业时代,注定是艺术产业或曰创意经济时代。自1997年英国政府提出“创意经济”概念以来,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今日中国,“创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发展的基本动力。
  
创意经济意味着社会从效用为重心转向价值为重心,从理性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物化知识)为基础转向活性资本(包括个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从机械组织和秩序为基础转向以活的、有机组织和秩序为基础。机械工业时代崇尚科学,但进入电气时代,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一个普遍现象是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幸福感增长并不成比例。这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越短;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这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产品属性。换句话说,科技虽然蓬勃发展,但它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如同进入小康社会之后物质消费在总消费中的份额会下降一样。同时,情感、美感、互动等因素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上升,人类在21世纪普遍步入创意经济时代。
  
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必将对当前的社会形态、教育、高等音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这对音乐院系来说本是一大利好,其需要为“艺术产业”服务,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音乐院系并没有做出合格的应对,所以,“利好”必须有一个前提:转型,从技术为中心转向创意为中心,技术要为创意服务。
  
第一,要走应用创新之路。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不是培养贵族的气质和凭证教育,而是培养公民的素质和应用教育。创意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不是空泛的素质和应用教育,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和应用教育。当前社会多变,“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应用需要是有生命力、会成长的应用而不是固化的应用,更必须是切入社会发展的应用而不能是假应用。创意经济时代的应用人才乃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人格。艺术在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右脑思维、行动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能效,也可以提升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和向美之心,只是需要音乐院系从泛泛空谈落实到系统的教育行为,从单向度的学生专业培养拓展为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二,要以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任务作为主驱动。“知识就是力量”是机械工业时代的信条。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得和储存都很简便,应用创新才是王道。应用创新的核心是任务或曰“解决现实问题”,音乐院系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实践都要围绕任务展开(任务要考虑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使知识和实践成为有动力、有效果的知识和实践。音乐院系的任务不能仅在内部循环,而要把握时代所需,还要主动从社会上寻求项目,使任务成为有真需求的真任务。比如组织学生团队并提供周边支持来寻求市场订单,为企业写歌,制作音乐作品并推广,共同完成文艺演出的策划、执行工作,在中小学或琴行中真正实习等。完成这些任务必然需要创新、创意、执行及合作能力,也必然能够促进这种种能力的提升。大学四年,不能成为“纯粹学习”的四年、与世隔绝的四年,而要和社会建立丰富的联系,在实践中学,并把所学活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要使用专业融合的新能源。创意经济是一种具有即时变动性的结构形态,专业逻辑的发展路径并不适合创意经济的思维方式。专业逻辑带来音乐院系三种突出的“专业不适”:(1)专业作曲技术前进的步伐快于社会需求增长的幅度,曲高和寡;(2)专业表演的技术规范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基本不变,少人喝彩;(3)基本不涉及电子制作(包括现场声光电),这个新环节基本处在专业空白阶段。创意经济需要的是创新人才,而专业融合的多样课堂形式、大量选修课程、常融常新的教育意识催生的复合型人才让创新变得简单。相反,“一专独大”既可能养成自大、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的行为模式,在新形势来临之际还会一蹶不振。总之,音乐院系要努力从身边搜寻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筑起专业樊槛自得其乐,更不能在内部继续细分专业、老死不相往来。
第四,要以高感性人才为旨归。未来世界需要“高感性”人才,即“有创造力、具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音乐在培养此类人才方面大有可为。音乐院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把激励想象,提升情商,辨别、判断、捕捉机会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倾听社会召唤,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奇才、怪才,以应用创新任务这个“实践中的实践”为抓手,培养高感性人才。只要学生善于沟通合作,富于开拓意识,乐观肯干,就不愁没有出路。因为,在常变常新的创意经济时代,高感性远比专业重要。